北京市财政局-凯发官网入口

日期:2022-07-29    来源:北京市财政局

分享:
字号:        

7月28日,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作了《关于北京市2021年市级决算草案的报告》。

2021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收支形势,市财政局积极主动作为,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改革任务。首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2021年,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完成情况好于预期;支出有保有压,聚焦保障全市重点

2021年,市级“四本预算”总体执行情况较好。在经济增长、行业恢复、财源建设加强、税收管理质效提升等有利因素带动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32.3亿元,增长8.1%;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02.8亿元,增长9.2%。同时,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特征明显,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增长2%。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2.4亿元,较上年增长1.8%。运用调结构、控成本、强绩效等措施,统筹保障好疫情防控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保障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全市重大活动和重大战略任务。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就业、交通运输、城市运行等民生领域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面对常态化的紧平衡态势,财政部门加强资金政策引导调控作用,提升财政管理效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一)“稳经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动首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在地方权限内延续实施应对疫情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等优惠政策,全年共为企业减税降费超800亿元,更好地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积极作用拉动有效投资,新增政府债务限额998亿元,优先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组合拳”,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信用担保金额由500万元扩大到1000万元;推动实现本市范围内的首贷财政贴息政策全覆盖;将预留给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份额提高至40%,高于国家规定10个百分点。

(二)“保重点”:服务保障重大战略任务,为首都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倾斜支持“两区”“三平台”建设,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两区”建设等重点项目,ppp项目签约落地率全国第一,政府投资基金财政出资引导效应达4.8倍。全力做好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筹办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落实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修订《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大力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雄安新区加快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高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

(三)“优治理”:聚焦城市治理关键领域,提升首都大城市治理水平

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安排资金支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累计淘汰国三汽油车超10万辆、推广新能源车超50万辆,消减受污染建设用地30余万平方米,新增造林绿化16万亩,再添2个万亩以上郊野公园。推进交通综合治理水平提升,支持天北路北延、密三路扩建等道路建设,落实公共交通补贴政策,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支持城市环境整治提升,促进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冬奥会场馆等重点地区及重大活动场地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支持各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320个街道乡镇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支持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建设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城市安全水平,筑牢城市安全底线。

(四)“保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首都民生事业持续发展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推动落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实行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政策。支持实施促进就业政策,延续实施失业保险费返还等援企稳岗政策,核准发放补贴149.4亿元、惠及954.8万人次。支持3.9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19.6万人。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扩增1.3万个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新增2.8万个中小学学位;推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支持扩大优质文化供给,保障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市民开放,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重点文物保护,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支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为86万名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津贴,建成35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发放4.2万张社会办养老床位的运营补贴,建成运营276家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1092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五)“促改革”:加快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提升首都财政管理水平

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全年共压减一般性支出35.5亿元,腾挪更多资金统筹用于全市重点工作。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85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59.7%。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区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对46项民生政策开展绩效评价,组织公交、地铁、热力、自来水4家公用事业领域企业开展成本绩效分析;形成市级支出定额标准122项,优化调整和新设区级支出标准195项。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建设覆盖市区两级的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及电子交易平台,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政府采购透明度评估第一名。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益,探索建立公物仓“1 n”管理模式,加强存量资产的共享共用。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标准规范,制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预算审核操作规则和市级部门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增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规范性。


相关解读
网站地图